体检网 博客 空腹血糖

空腹血糖

空腹血糖(GLU)是指在隔夜空腹(至少8~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,饮水除外)后,早餐前采的血,所检测的血糖值,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,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,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。

参考值

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.9-6.1mmol/L;如大于6.1mmol/L而小于7.0mmol/L为空腹血糖受损;如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.0mmol/L,则考虑为糖尿病;建议复查空腹血糖,糖耐量试验。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.1 mmol/L,则可确诊糖尿病。如血糖低于2.8mmol/L,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“低血糖”。

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.8mmol/L,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.8mmol/L,又小于11.1mmol/L,为糖耐量减低。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.1mmol/L,考虑为糖尿病(需另一天再试)。(排除应激状态外,如感染、外伤)。这时就要正规治疗。

正常值

1、具有典型症状,空腹血糖126mg/dl(7.0 mmol/l)或餐后血糖≥200mg/dl (11.1 mmol/l)。

2、没有典型症状,仅空腹血糖126mg/dl(7.0 mmol/l)或餐后血糖200mg/dl (11.1 mmol/l)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200mg/dl(11.1mmol/l)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。

3、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140-200 mg/dl(7.8~11.1 mmol/l)之间,为糖耐量低减;如空腹血糖110~126 mg/dl(6.1~7.0 mmol/l)为空腹血糖受损,均不诊断为糖尿病。

临床意义

临床上所称的血糖专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。每个个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、活动等情况会有波动。一般在空腹时的血糖水平为恒定。临床检测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,可以特异的测出真实的血糖浓度。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。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,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。

(一)生理性高血糖:见于饭后1~2小时;摄入高糖食物;也可由运动、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。

(二)病理性高血糖:

1、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

2、颅内压升高,如颅内出血,颅外伤等。

3、由于脱水引起的高血糖,如呕吐、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升高。

4、胰岛α 细胞瘤

(三)生理性低血糖:如饥饿或剧烈运动。

(四)病理性低血糖;

1、胰岛β细胞增生或癌瘤等,使胰岛素分泌过多。

2、对抗胰岛素的激素不足,如垂体前叶机能减退、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、甲状腺机能减退等

3、严重肝病患者,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。

4、糖原累积症。

常见情况

空腹型低血糖症的诊断程序

(1)药量不足: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和空腹血糖相差无几。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;

(2)黎明现象:正常人在夜间12:00以后,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,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,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,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。可在夜间12:00和早7:00各测1次血糖,早7:00血糖高于夜间12:00达 1.0mmol/L以上者可诊断;

(3)苏木杰反应:常发生在夜间,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,机体为了调整血糖,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,使血糖升高。特点是凌晨3:00左右血糖低于3.9mmol/L。

注意事项

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:00~8:00取血,采血前不用降糖药、不吃早餐、不运动。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,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,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。

有些患者主要表现餐后血糖升高,而空腹血糖正常,因此需测餐后血糖才能真正了解病情。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是全时间的,即不但空腹血糖要达标,而且餐后血糖亦应降至一定水平。

诊断方法

Folin-吴宪法。

邻甲苯胺法。

GOD-POD法(葡萄糖氧化酶偶联比色法)。

糖尿病症

(1)多尿: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,每昼夜尿量达3000~4000毫升,最高达10000毫升以上。排尿次数也增多,有的患者日尿次数可达20余次。因血糖过高,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。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,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。血糖越高,尿量越多,排糖亦越多,如此恶性循环。

(2)多饮:由于多尿,水分丢失过多,发生细胞内脱水,刺激口渴中枢,以饮水来作补充。因此排尿越多,饮水自然增多,形成正比关系。

(3)多食:由于尿中丢糖过多,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,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,能量缺乏引起食欲亢进,食量增加,血糖升高,尿糖增多,如此反复。

(4)消瘦: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,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,消耗过多,体重下降,出现形体消瘦。

(5)乏力:由于代谢紊乱,不能正常释放能量,组织细胞失水,电解质异常,故病人身感乏力、精神不振。

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“三多一少”,但是,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。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,有的以消瘦、乏力为主,有的以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,进一步检查才发现,如脑血管意外、冠心病、女患者外阴道痒等。甚至有的患者直至发生酮症酸中毒、高渗性昏迷时才被确诊。

实验测试

餐后低血糖症血浆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较

餐后低血糖症血浆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较

(1)尿糖测定。正常人每日尿中排出的葡萄糖不超过100mg,一般常规的尿糖定性测不出。若每日尿中排出糖超过100mg,则称为糖尿。

(2)血糖测定。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,也有采用邻甲苯胺法。正常空腹血糖为3.9~6 .1mmol/L,若两次重复测定空腹血糖≥7.0mmol/L可诊断为糖尿病。

(3)葡萄糖耐量试验。葡萄糖耐量试验包括: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;②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(IGTT);③可的松葡萄糖耐量试验。

(4)胰岛素测定。测定标准:①空腹时正常值为5~15mU/L,胰岛素依赖型则低于正常的下限或测不出,非胰岛素依赖型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人。②胰岛素释放试验:胰岛素依赖型无高峰出现,呈低平曲线;非胰岛素依赖型高峰较正常为低,或高峰延迟。

(5)C肽测定。①空腹血中正常值为1.0±0.23μg/L,胰岛素依赖型减少或测不出,非胰岛素依赖型可在正常范围或偏低,②C肽释放试验同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。

医学研究证实,糖尿病是胰岛功能的病变,单查空腹血糖判断是否糖尿病,必然造成部分糖尿病漏诊,因为糖尿病早期首先是餐后血糖升高,此时空腹血糖可以偏高或者正常;另一方面,有些非糖尿病患者如甲亢、肢端肥大症、肝病及长期应用激素者,可出现血糖升高,故单靠空腹血糖又可导致误诊。尿糖受肾糖阈的影响,与血糖不成正比。因此,尿糖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,要确诊糖尿病,判断其类型及严重程度就必须做葡萄糖耐量试验、胰岛素释放试验及C-肽兴奋试验,有条件做胰岛素受体结合率试验则更好,根据空腹血糖≥7.0mmol/1或餐后血糖≥11.1mol/1(除外胰腺瘤、甲亢、皮质醇增多症、肢端肥大症、肝病及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等因素)可诊断为糖尿病。

在诊断糖尿病的基础上如胰岛素释放正常或不正常,C-肽释放在正常范围或不足,可诊断为Ⅱ型糖尿病,其轻、中、重度诊断标准如下:

轻度:空腹血糖和餐后3小时血糖值差在3~5mmol/1(如超过5mol/1应排除感冒、感染、情绪波动、劳累等因素),胰岛素分泌正常或不足,C-肽释放在正常范围。

中度:空腹血糖和餐后3小时血糖值差在5~10mmol/1,胰岛素释放在餐后1小时,2小时低于正常值1/3,C-肽释放在正常范围或轻度低下。

重度:空腹血糖和餐后3小时血糖值差在10mmol/1以下,胰岛素释放在餐后1小时、2小时低于正常值2/3或四点均低。C-肽释放低下。

血糖受损

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<7.0mmol/L(<140mg/dl);

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,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,即≥6.1mmol/L(≥110mg/dl)但<7.0mmol/L(<126mg/dl)。

空腹血糖受损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,在这阶段,患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(也许还可加一些口服降糖药)的话,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。否则的话,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。

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受损者约有1/3在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,有1/3维持不变,另外1/3转为正常。因此,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查,并且积极预防。

防治方法

1、控制饮食,减少总热量。吃低脂肪、低糖、低盐、高纤维素饮食。可以降低血糖的食物有:荞麦、桑叶、南瓜、芹菜、冬瓜、竹笋、木耳、蘑菇、洋葱、胡萝卜等。吃白肉(鱼鸭鸡肉)比红肉(猪牛羊肉)好,粗细粮要搭配。先吃菜后吃饭,血糖可减半,先吃饭后吃菜,血糖要翻番。平时多食苦瓜、黄瓜等,可以配合降低血糖。

2、合理运动,减轻体重,消除将军肚很重要。坚持锻炼,每周至少5次,每次30分钟。如快走、慢跑、打门球、太极拳、太极剑、骑自行车、登楼梯、爬山坡等。

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,监测血糖是必不可少的,一天从早到晚查好几次血糖,已经成为了广大糖友们的家常便饭,其中,早餐前的空腹血糖最重要,也就是早上起来不吃早餐测的血糖,它是全天的基础血糖,其重要性在于,它的控制良好与否,关系到一天血糖的高低。

现实生活中,不少糖友明明一直都严格遵从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,但是每次测量时却仍然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还是偏高了,甚至居高不下,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,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将其怪罪于降糖药的药效,认为要么是医生开的药不管用,要么是用药剂量不够,但其实,空腹血糖偏高的原因,还有两种可能。

苏木杰效应:血糖夜间过低早上升高

众所周知,糖尿病的特点就是血糖高,但糖尿病患者同时也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。苏木杰效应指的就是,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,为了防止血糖过低,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,开始从垂体等器官分泌出大量升血糖的激素,比如生长激素、糖皮质激素以及胰高血糖素等,从而升高血糖,也就引起了继发性高血糖。

如果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因素,导致夜间出现低血糖,那么苏木杰效应就会使清晨的空腹血糖随之升高,因此,要想控制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空腹血糖偏高,关键在于预防夜间低血糖,而饮食、运动和药物都有可能导致低血糖,对于糖尿病患者自身,晚餐进食太少或晚饭后运动过度,均会导致睡前血糖过低,从而为夜间的苏木杰效应埋下伏笔。

苏木杰效应带来的后果可不仅仅是空腹血糖偏高这么简单,其真正的可怕之处就在于,有时并不会引起心慌、冒冷汗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,而且就算出现了,也会因为处于睡眠之中而表现得不够明显,那么如果发生低血糖昏迷的话,自己和家人又均毫不知情,就十分危险了。

晚上的饮食调整是预防苏木杰效应的好办法,具体的调整方式要更加不同糖友的餐后血糖情况而定。对于餐后血糖偏高(超过10 mmol/L)、睡前血糖低的糖友,可以试着将晚餐的三分之一放在晚上9:30-10:00食用;对于餐后血糖正常(没有超过10 mmol/L)的糖友,则可以在睡前直接加餐。当然加餐也不是乱加的,建议适当加餐4片苏打饼干或者1杯225毫升左右的牛奶,对于睡前血糖低于6 mmol/L的糖友,更有必要。

黎明现象:血糖夜间不低早上升高

一般来说,对于正常人,我们在夜间入睡后,体内胰岛素会持续分泌,胰岛素有降糖作用,因此血糖会逐渐降低,到了凌晨3点,血糖会降至谷底,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,那些升血糖的激素会逐渐达到高峰,以维持血糖正常。

然而,对于糖尿病患者,本来胰岛素分泌量就不够,降糖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,就算夜间血糖控制住了,等到了清晨5-9点,也就是黎明时分,升血糖的激素占了上风,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就更加微乎其微了,这就导致了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,也就是医学上说的“黎明现象”,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药物或药物剂量的调整了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体检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ijianwang.cn/boke/9990.html

作者: baike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8731 191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